化学易错易混淆知识点

高中化学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
1离子共存
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,离子不能大量共存. 有气体产生. 如CO32-、SO32-、S2-、HCO3-、HSO3-、HS-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+不能大量共存
高中化学易错知识点
1、化学方程式漏写条件或状态符号
很多同学写方程式时,忘记标注气体“↑”或沉淀“↓”符号,尤其当反应物中有固体/液体时更易错,比如实验室制CO₂:CaCO₃ + 2HCl → CaCl₂ + H₂O + CO₂↑(气体符号别漏!)。可逆反应的条件要写清,比如合成氨需标注“高温、高压、催化剂”。
2、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混淆
计算溶液浓度时,体积是否包含溶质体积容易出错,将1mol NaCl溶于1L水,体积≠1L溶液!溶解度受温度影响,题目未说明时默认常温,但遇到“饱和溶液”必须结合温度判断。
3、原电池与电解池傻傻分不清
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,正极发生还原反应;电解池则是阳极氧化,阴极还原,常错点:写电极反应式时忘记拆分为离子形式,或忽略溶液环境(如酸性条件下H⁺参与反应)。
4、氧化还原反应判断错误
口诀“升失氧(氧化反应),降得还(还原反应)”要记牢,比如Fe²⁺→Fe³⁺是氧化,但很多同学误判为还原。转移电子数计算容易忽略物质系数,比如1mol Cl₂参与反应转移2mol e⁻,而非1mol。
5、元素周期表规律陷阱
比较金属性/非金属性时,不能只看周期表位置!比如O的非金属性比Cl强,但最高价氧化物对应酸性HClO₄>H₂SO₄。第三周期含氧酸盐的酸性强弱常考(如H₃PO₄酸性强于HNO₂,但盐的稳定性可能相反)。
6、实验操作细节易忽略
比如分液漏斗使用前是否检漏、pH试纸不能润湿(测非中性溶液时误差大)、滴定管读数保留小数点后两位等,特别注意加热反应是否需要加沸石,比如蒸馏实验中途停火后重新加热必须补加!
(字数:约350字)
相关问题解答
1、问:为什么我总是分不清“氧化还原反应”和“非氧化还原反应”?
答:哈哈,这个问题我也纠结过!其实关键看元素化合价有没有变化,氧化还原反应中,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高(被氧化)和降低(被还原),比如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,铁的化合价从0变成+3,这就是氧化还原反应,而像酸碱中和反应,化合价不变,就是非氧化还原反应,记住:化合价变不变,是判断的核心!
2、问: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怎么区分?我总是搞混!
答:别急,我也曾经被这个搞晕!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,比如氯化钠、硫酸,非电解质则是不能导电的,比如蔗糖、酒精,简单记:能导电的是电解质,不能导电的是非电解质,不过要注意,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,单质(比如铜)不算哦!
3、问:为什么“物质的量”和“质量”总是容易混淆?
答:这个问题太常见了!物质的量(单位是摩尔)是用来表示微观粒子数量的,而质量(单位是克)是物质的重量,比如1摩尔的水分子有6.02×10²³个,但1摩尔水的质量是18克,记住:物质的量是“数数”,质量是“称重”,别搞混啦!
4、问:化学平衡中,“平衡常数”和“反应速率”有什么关系?
答:这个问题有点复杂,但别怕!平衡常数(K)只和温度有关,表示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关系,而反应速率是反应快慢的指标,和温度、浓度、催化剂都有关系,简单说:平衡常数是“结果”,反应速率是“过程”,它们没有直接关系,比如一个反应可能速率很快,但平衡常数很小,说明反应虽然快,但最终产物很少。
本文来自作者[潇湘夜雨]投稿,不代表鑫绪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ahxxy.com/jyan/202503-401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鑫绪号的签约作者“潇湘夜雨”
本文概览:化学易错易混淆知识点高中化学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1离子共存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,离子不能大量共存. 有气体产生. 如CO32-、SO32-、S2-、HCO3-、HSO3-、HS-...
文章不错《化学易错易混淆知识点 高中化学易错知识点》内容很有帮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