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个黄鹂鸣翠柳能否改为两只黄鹂
这是杜甫的两句诗,“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”中的一句,属于对偶句的一个分句。对偶句一般不要求严格对仗,现在这两句出自绝句,那就不同了。作为格律诗的绝句要求必须对仗,对仗除了要求词性一致,还要求平仄音调要符合格率要求,也就是平仄交替错落,尤其是二四六等偶数位和尾字必须合乎音律规律,达成悦耳动听的效果。本句看两个黄鹂鸣翠柳,“个”字处于偶数位,按律应为仄声,如果改为“只”,平声不合音律要求。
另外还要顾及与对句的配合,如果改“只”与对句同位的“行”都是平声,则破坏和谐的音律。
两只黄鹂改为两个是什么时候
1、原诗从未被修改过
杜甫的《绝句》中原文是“两个黄鹂鸣翠柳”,这里的“两个”是原版用词,从未被官方改为“两只”,现代人讨论的“改”更多是民间或教学中的口语化误传。
2、“两个”与“两只”的争议
古诗词中量词使用较灵活,“个”在唐代可指鸟类,现代人习惯用“只”形容动物,导致部分教材或读物为方便理解而改写,但这属于非正式调整,并非权威修订。
3、具体“改动”时间无法考证
由于这种改动多出现在教辅材料、网络文章或口语表达中,没有统一修改时间,2000年后部分小学课本为贴近儿童语言习惯,曾出现“两只黄鹂”的版本,但很快被纠正。
4、学术界更倾向保留原貌
专家认为,随意改动古诗用词会破坏文学价值,两个”更符合唐代语言习惯,且与后句“一行白鹭”形成数字对仗美,改成“两只”反而失去韵味。
:杜甫原作用“两个黄鹂”,所谓“改为两个”是伪命题,现代偶见的“两只”属于教学简化,建议阅读时以原版为准,感受古诗的独特表达。
相关问题解答
1、“两个黄鹂鸣翠柳”能否改为“两只黄鹂”?
当然可以!其实“两个”和“两只”在这里的意思差不多,都是指两只黄鹂鸟,不过,“两个”更口语化一些,而“两只”更符合现代人对动物的量词习惯,所以如果你觉得“两只”更顺口,完全可以改。
2、“两只黄鹂”改为“两个黄鹂”是什么时候的事?
这个改动其实没有固定的时间点,更多是语言习惯的变化,古代诗词里常用“个”作为量词,两个黄鹂鸣翠柳”,而现代人更习惯用“只”来形容动物,所以这种改动更多是随着语言发展自然发生的,没有明确的时间线。
3、为什么古代诗词里用“个”而不是“只”?
古代汉语里,“个”是一个非常通用的量词,可以用来形容人、动物、物品等,而“只”作为量词,在古代用得比较少,尤其是诗词中更倾向于用“个”来表达简洁和韵律感,两个黄鹂”更符合古人的语言习惯。
4、现代人读古诗时,会不会觉得“两个黄鹂”有点奇怪?
可能会有点不习惯,因为现代人更常用“只”来形容动物,不过,读古诗时还是要尊重原文的语言风格,毕竟“两个黄鹂”是杜甫的原句,改了就失去了古诗的韵味和历史感,读古诗时还是建议保留原句哦!
本文来自作者[心悦君兮]投稿,不代表鑫绪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ahxxy.com/zlan/202503-369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鑫绪号的签约作者“心悦君兮”
本文概览:两个黄鹂鸣翠柳能否改为两只黄鹂这是杜甫的两句诗,“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”中的一句,属于对偶句的一个分句。对偶句一般不要求严格对仗,现在这两句出自绝句,那就不同了。作为...
文章不错《两个黄鹂鸣翠柳能否改为两只黄鹂 两只黄鹂改为两个是什么时候》内容很有帮助